热词: 京津冀协同     高精尖     产业疏解    
所在位置: 首页 >  政策·解读 >  规划计划 >  委规划计划

2015年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报告

来源:研究室(政策法规处)  发布日期:2015-02-13

  适应新常态  构建高精尖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工业和信息化实现新突破

  ——2015年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报告

  365体育网站主任  张伯旭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及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总结2014年工作,部署2015年任务,动员全系统进一步统一认识、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一会儿,张工副市长还要做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下面,我代表市经信委报告工作。

  一、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年初以来,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全市经济和信息化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统筹协调、大胆探索、努力破题,主动调整疏解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产业,构建高精尖产业体系,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提质,主要成绩体现在以下方面: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在积极推进产业疏解和大气污染防治、果断停限产的背景下,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约3650亿元,增长6.2%;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5400亿元,增长约11%;工业和信息服务业在全市经济总量中占比为1/4强,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的平稳增长。

  ——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效果明显,规模以上工业税收增长11.4%,利润增长18.5%,接近全国平均增速的六倍;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7.9%,接近工业平均增速的三倍;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11%,达到人均32万元,接近全市平均水平的两倍。信息消费成为首都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北京成为国家首批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全年网络零售额增长69.7%,对全市零售额增长贡献率超过80%。本市在全国率先发布大数据交易服务平台,百度公司在全球率先开放大数据引擎。

  ——绿色发展成效显著。组织实施北京奔驰产品升级等100余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1%,提前完成“十二五”工业节能降耗目标。石化、汽车、家具和印刷等行业完成挥发性有机物减排1.6万余吨,完成市级以上开发区燃煤设施清洁能源改造2209蒸吨。产销和推广纯电动汽车8000余辆,增长三倍。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注销、吊销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工业企业800余家;就地关停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392家,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项目投资择优选强。着力推动124个市级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9.3亿元。IPV6根服务器、百泰抗体药物灌流生产线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拜耳医药扩产、义翘神州八因子等一批项目实现开工。联合审议通过腾讯电子商务基地等高端项目29个。审核通过政府信息化项目1593个,涉及投资预算约53亿元。完成信息基础设施投资约140亿元。

  ——区域协同成效显现。京津冀产业合作全面深化,北京现代四工厂、张家口云计算产业基地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或签约落地,四方继保保定基地、精雕科技廊坊基地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秉持“共建、共管、共享”理念的北京-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正式落地, 22家企业签约入驻,涉及总投资61亿元;实施异地监管,在制度创新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北京在新华网发布的2014年中国智慧城市百强榜中排名第一,“首都之窗”连续8年位列全国省级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榜首,“北京服务您”在第四届巴塞罗那全球智慧城市博览会上,荣获最佳项目提名奖。北京成为首批“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具备光纤接入能力家庭用户达738万户,固定宽带家庭10M及以上用户占60.3%,4G用户突破400万户。新建509个智慧社区,累计突破1000个。北京健康云服务用户超过20万人。建成PM2.5 监测网络,为全市1.1万辆公交车安装了4G车载Wi-Fi上网设备。完成2.7万套北斗导航终端的安装应用,成为全国北斗应用最广泛的城市。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六件大事。

  (一)以自我革新的勇气,主动适应新常态

  一年来,我们通过各种形式,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坚持学以致用,努力将学习成果转化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理解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意义,主动适应新常态新要求,积极转变发展理念,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断优化工作职能,加强了全面统筹和规划研究,实现了既谋项目,更谋布局,既谋扩能,更谋升级的重大转变。巩固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带领广大党员自觉恪守“三严三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注重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深入调研,苦练内功,进一步提高干部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工作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在市委市政府关于产业结构调整、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决策中,较好地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注重加强经信委自身法制建设,开展专题培训,提升了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责任意识、规矩意识和程序意识在各项工作中得到不断强化。

  (二)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破解发展难题

  坚持问题导向,在优化产业发展环境、转变政府服务职能等方面,探索出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一定程度解决了制约发展的矛盾难题,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

  一是解决行政审批手续繁琐、办事效率不高的问题。梳理了我委权力清单,累计取消行政审批事项5个大项和3个子项。优化投资审批流程,项目核准时间缩短20%。推出新版网上审批与服务系统,其中双软认证实现“全程无纸化、企业零跑腿”,办理时间缩短30%以上。同时全力支撑做好市政务服务大厅的信息化建设。

  二是解决政府扶持产业发展中财政投入方式过于单一的问题。创新财政资金使用管理办法,通过设立基金的方式,引导市场力量参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体现“用社会的钱办社会的事”的民办公助理念。如设立总规模为300亿元的北京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成功争取一期规模超过1300亿元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及基金管理公司落户我市;在全国率先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和工艺美术发展基金。牵头起草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实施意见,支持软件和信息服务领域实施并购121起,涉及金额约463亿元,推动北汽股份、京东商城、绿盟科技等一大批企业在海内外成功上市。

  三是解决中小企业享受公共服务不够便捷、渠道不畅的问题。贯彻实施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强化各部门工作合力,建成并运行北京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实体服务大厅和网上服务平台系统,整合全要素服务资源,建立统一的运营标准及服务规范,提供全方位一体化服务。办好中小企业手机报,加强工作宣传,及时解读政策。认定市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20家,市级小企业创业基地8家。出台加强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新增中小企业创新融资80亿元,增长33%。

  四是解决困扰多年的智能卡标准不一、互不兼容的问题。从政府“建标准、出政策、搭平台”的职能出发,转换工作思路,利用“北京通”整合市民服务卡,通过建立一卡多用的技术标准,设立全市统一认证平台,创新12位身份编码,整合现有管理资源,从根本上推动多卡向一卡融合,进而实现从有卡向无卡转变,同时为下一步通过大数据提升政府科学决策和精细化服务管理水平、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奠定了基础。首批采用国产芯片技术标准的北京市民卡残疾人证和民政服务卡实现批量发放。

  (三)以敢舍善得的气度,推进产业结构加速调整

  增强转变发展方式的自觉性,正确看待“舍”与“得”的辩证关系,坚决“瘦身”,主动“健体”,推动首都产业向高端发展。

  一是以两大目录为红线,调控产业增量和存量。会同发改委制定实施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发布工业污染行业、生产工艺调整退出及设备淘汰目录,强化市区两级协调配合,从企业登记、项目审批两大入口确保禁限项目“零准入”。发布实施工业企业调整退出奖励资金管理办法,安排1.95亿元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关停企业。在各项政策措施的倒逼和引导下,一大批工业企业转型为文化创意、软件信息和科技服务企业,表面上看,工业增速和所占比重下降,实则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提升,实现了转型升级。

  二是以“三四五八”战略为指引,支持高精尖产业发展。对北京如何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进行了专题研究,明确发展高精尖产业是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突破口,紧紧抓住产品这个核心,起草了高精尖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及产品目录等文件。筹建高精尖产业基金,将各类支持资金向高精尖项目倾斜。中小企业创投引导基金总规模约50亿元,已投项目90%以上属于高精尖领域。推进中关村科学城建设,加快打造50个特色产业园,已投入使用19个。加快推进北京通用航空产业基地建设,已有中俄直升机等79家企业入驻。

  通过积极引导,产业向高精尖结构转型亮彩纷呈,如抗肿瘤新药“盐酸洛拉曲克”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填补国内空白的国家一类新药集中落地,创新成果惠及全国人民;全国首个55 纳米智能卡芯片、首台28纳米等离子硅刻蚀机、首台可信开放计算系统高端服务器、首套核安全级仪控系统等一批打破国外垄断的高精尖产品集中下线,极大提升了国产设备设计制造能力;紫光集团成功收购展讯和锐迪科公司,迅速提升我国集成电路设计开发和市场营销能力。

  (四)以协同共赢的胸怀,推动京津冀产业发展跨出新步伐

  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势,以提升京津冀整体产业层级为目标,主动融入,积极作为,努力推进三地产业协同发展。

  一是积极配合国家相关部委编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研究提出产业合作思路建议,推动建立交流机制,力争率先实现产业发展蓝图的一体化。

  二是主动组织各区县、开发区及相关企业与津冀有关市县加强产业协作,推动与天津滨海新区、武清、宝坻,河北石家庄、张家口、唐山、廊坊、沧州等地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促成30多个辐射带动力大的项目进行对接,支持首钢、北汽、一轻、二商、三元等市属国企在津冀进行产业链布局。

  三是会同唐山市政府,提出共建“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的设想,纳入京冀战略合作重点。启动试验区产业规划和重大政策研究,推动我市企业参与试验区产业建设,首钢京唐二期、葛洲坝海工、中石化千万吨炼油等一批大项目进入论证审批阶段。此外,积极推进与拉萨、和田等地区的产业协作,在数十批次的双向对接活动带动下,一大批北京企业积极参与到当地经济建设之中。

  (五)以久久为功的专注,促进两化深度融合

  牢牢把握两化深度融合这个制高点,加快提升“北京智造”水平。

  一是开展重点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和等级评定、国家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试点,分别有47家和5家企业获选,数量均居全国前列。支持福田康明斯等一批企业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向200多家重点企业推广“工业云”平台。

  二是研究制定促进信息消费、促进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系列政策,启动我市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加快智慧交通公共云及国家北斗卫星导航区域应用等示范项目建设,完成“中关村创新云”一期建设。大兴和亦庄电子商务中心区产业聚集效应逐步显现。全市首家软件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同方科技园”正式挂牌。

  三是建立国内城市运行和应急领域首套物联网应用技术规范和应用支撑平台,实施物联网企业提速计划。成立北京高分数据专项管理办公室,推进卫星遥感技术的转化应用。海淀区大力构建互联网金融全产业链体系,已聚集第三方支付、众筹融资等一批新型业态。

  (六)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全力做好APEC会议服务保障

  将服务APEC会议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一次对我们工作水平的重要检验,精心安排、周密部署,确保万无一失。

  一是按期保质完成信息化保障。共新建、改建、扩容基站52个,在国内首次以无线方式提供了大容量、高带宽的特殊网络服务。实施“即摄即传”等5项新技术应用展示,定制开发会务专用手机APP软件,建设三维安保汇报演示系统及北斗定位综合监控管理平台,圆满完成公共通信网络和专用网络保障、无线电监测以及重要信息系统应急安全保障。

  二是协助做好会议后勤保障。食品行业为会议提供了安全周到的餐饮服务。天坛家具为会议打造出美观、大气的产品,开创了家具制造业的新标准、新高度。服装学院为会议设计出高端儒雅的领导人“新中装”,工美行业为会议研制出精美绝伦的国礼、主场馆景泰蓝装饰及APEC徽章,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大国风范。

  三是全力做好空气质量保障。组织包括141家市级重点企业在内的396家企业实施停限产,福田戴姆勒、北京现代、同仁堂制药等一批企业主动将措施从限产升级为停产,体现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为“APEC蓝”做出积极贡献。此外,全力协助做好新中国成立65周年庆祝活动服务保障工作,积极推动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相关工作。

  总的来看,过去的一年,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源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源于各委办局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各区县、开发区及广大企业的共同奋斗。在此,我代表市经信委向大家表示诚挚的感谢。

  一年来的辛勤工作,既让我们丰富了实战经验,也让我们升华了思想认识。特别是一年来,我们紧扣中央和市委要求,围绕如何“瘦身健体”,深入研究探索,逐步形成共识,概括起来就是要处理好“三舍三得”的辩证关系,即在发展理念上,必须舍速度,得效益;在产业选择上,坚决舍低端,得高精尖;在产业调整疏解和布局上,敢于舍局部和眼前利益,努力得京津冀的长远发展。我们还深刻体会到,“舍”不易,“得”更难,敢“舍”展现胸怀决心,能“得”考验智慧能力,要紧扣目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下好先手棋,打好持久战。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产业发展面临巨大的外部压力。以德国工业4.0为代表的智能制造,给我们的传统产业发展方式带来严峻威胁,一大批不符合发展方向的产业和不主动转型调整的企业,未来3-5年可能被市场淘汰挤出。二是产业调整疏解对经济增长形成一定的短期制约,而高精尖产业的打造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三是企业调整退出的政策和经济手段有待丰富完善。土地再利用和职工安置等政策不完善、不配套,市场作用发挥不够。四是产业空间布局还有待优化,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机制仍需深入探索,特别是“共建、共管、共享”产业园区的具体政策亟需研究明确。

  对这些问题和困难,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高度重视,积极谋划,主动协调配合,共同加以解决。

  二、当前形势及2015年思路目标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在做好产业的“舍”与“得”方面取得更为实质性突破的关键之年,做好全年经济和信息化各项工作意义重大、责任艰巨。

  当前,世界经济总体复苏疲弱态势难有明显改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可能进一步加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已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而新常态的特征在工业领域的体现尤为明显,工业增长正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发展动力正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对北京而言,首都经济进入了结构调整攻坚阶段和区域协同发展的新阶段,产业发展的空间、环境、成本约束日益趋紧。2011年以来北京工业经济就已经呈现出增速放缓、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等新常态特征,自身还呈现出“三降三升”的趋势化独有特征,即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带来的速度降、效益升;总部经济控制力提升带来的本地降、辐射力升;制造业服务化带来的工业产值降、服务收入升。为此,我们要紧紧依靠高精尖产业结构、京津冀发展空间、智能制造生产方式,构筑起新常态下北京制造业的新优势。

  我们也看到,虽然“难和险”在增多,但“时和势”总体于我有利。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和本市出台了一系列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型发展、推进依法治国的方针政策,为首都改革创新、转型发展提供了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中央对首都提出了新的城市战略定位,要求大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为首都优化产业布局、实现产业升级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强大动力。全市经信系统要牢固树立“机遇意识、进取意识、责任意识”,主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要进一步拓宽工作格局,树立全球竞争意识,以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标准研究谋划工作,主动在京津冀范围内谋篇布局;要进一步找准工作定位,作为综合经济部门,要以推进工业和信息服务业发展、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为重点,推动首都经济全面发展;要进一步延展工作空间,着眼两化融合、二三产业融合、军民融合,统筹整合资源,创新政策举措,形成工作合力,更好地发挥部门职能。

  2015年全市经济和信息化总体工作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围绕工信部、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破解“大城市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法治为保障,向协同发展要空间,力争在产业调整疏解方面推出新举措,在构建高精尖产业体系方面迈出新步伐,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方面取得新成效,在两化融合、军民融合、信息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实现新提升,推动经济和信息化提质增效升级,实现“十二五”圆满收官。

  综合各种因素,我们确定2015年主要预期目标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左右,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0%左右,高端产业占比、土地投入产出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效益指标不断提升,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和水耗进一步下降,信息化总水平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智慧北京”建设取得新突破。

  三、2015年重点工作安排

  围绕今年的任务目标,全系统要创新工作举措,全力抓好六大方面工作。

  (一)创新机制,加快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也是今年全市重点工作任务。我们要抓紧落实市政府与津冀合作的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在继续推动三地存量产业布局优化的同时,大力吸引外源,做大增量,提升整个区域的经济引领作用。

  推动形成协同创新共同体。继续完善产业协同发展机制,推动完善跨行政区、跨领域规划对接机制。配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做好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规划、产业指导目录、产业转移指导目录的编制以及后续落实工作。强化对区县与津冀地区共建产业园区的统筹和支持力度,协调做好重点园区的建设规划和产业布局。以京津冀三地及周边市场为主要辐射范围,以适宜三地发展的产业为核心、产品为导向,主动加强三地科技创新资源的整合共享,实现从研发到生产和销售的无缝衔接,构建在首都进行技术研发,在津冀两地产业化的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体系。

  统筹做好重点合作园区建设。早期城镇化的模式是先业后城,现在是产城融合同步推进。要按照“共建、共管、共享”的原则,坚持产业培育和基础设施建设两手抓。研究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天津滨海新区等相关政策跨区域延伸覆盖,积极推广上海自贸区改革与创新经验,争取国家级政策支持和国家重大生产力项目布局。推动组建开发建设投资公司,支持做好规划布局和园区管理,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配合编制曹妃甸试验区总体规划,引导装备制造、节能环保、通用航空、交通运输以及相关配套产业向试验区聚集,鼓励本市企业到试验区发展石化产业链延伸项目。用好产业协同发展专项基金,统筹首钢和试验区发展,加快首钢京唐二期项目进展。加强与石家庄、滨海新区等重点区域的产业协作,实现优势互补。

  继续加强产业对接合作。启动在天津蓟县建设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园。加快建设张家口和廊坊数据中心产业园,打造“京津冀”大数据走廊。进一步发挥汽车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北京现代四工厂、奔驰零部件产业园等项目的落地建设。协调推动金隅、星海钢琴、日化二厂等一批企业在京津冀范围内优化产业布局。

  (二)创新政策,加快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产业调整疏解

  要充分认识产业调整疏解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牢固树立“退”是为了更好地“进”,“舍”是为了更好地“得”的工作理念,坚持依法推进原则和升级替代策略,稳妥实施,确保年度目标任务的完成。

  全面完善鼓励绿色发展的政策措施。以充分发挥市场化作用为重点,完善多种手段综合发力的政策机制。进一步加强市区两级的协调联动,执行好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以及污染行业强制退出目录。配合发改委加快制定差别化水电气价格,倒逼污染行业企业退出。配合环保局制定执行更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提高企业超标排放的成本。用好污染企业退出奖励资金,探索实施工业企业土地再利用的激励政策,鼓励引导企业主动实施转型升级。加大压减工业燃煤工作力度,全年压减开发区外燃煤20万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督促和鼓励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

  加快现有产业调整疏解和布局优化。坚持“五个一批”工作思路,加快疏解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产业。完善制造业疏解政策,有序引导一般制造企业和比较优势不突出的高端制造环节梯度转移。以铸造、锻造、小家具等12个行业为主要领域,以镇村工业大院为重点,确保全年就地调整退出300家以上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各区县要认真研究本区域产业疏解政策和工作方案,严格落实分解任务,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全力确保完成年度任务。优化全市产业规划布局,推动存量企业和新增项目向中关村园区及市级开发区聚集。

  大力推动开发区提质增效升级。摸底调查全市开发区土地空间利用情况和产业发展质量,鼓励工业企业通过提高建筑容积率等方式,在原有用地上扩大发展,引导各开发区实施腾笼换鸟。支持一批中小型产业集聚区转型为小企业创业基地。总结推广顺义等区县经验,加快产业园区整合升级。完善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和建设管理办法,鼓励园区及企业开展生态化改造。各区县要按照目标任务和步骤要求,尽快制定完善19个工业开发区的生态化建设实施方案,全面启动对标自评和建设等工作,确保年内完成5家市级开发区生态化改造,到2017年将市级以上开发区全面建成生态工业园区。

  (三)创新环境,着力构建高精尖产业体系

  搞产业的核心就是搞环境,搞环境的窍门就是围绕高端人才的创新创业需求,做好政策、科技、金融等多方面服务。要通过环境的改善,调动央源、民源、地源、外源四类企业主体的积极性,推动产业向价值高端化、技术自主化、体量轻型化、生产清洁化发展。

  健全完善产业政策。组织开展高精尖产业政策机制与战略措施的研究。推动发布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及产品目录,编制八大专项具体实施方案,研究完善高精尖产业体系的评价标准和绩效追踪统筹机制,保障“三四五八”战略的顺利实施。以高精尖为导向,调整产业发展规划。实行产品目录引导,优化产业项目选择。各相关区县和开发区要结合自身优势,聚焦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发展3-5项明星产品。积极探索土地方面的突破性政策,提高空间利用质量和效益。

  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推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组织实施。加快中关村科学城建设,探索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强大的创新磁场。围绕高精尖重点产品方向,调整创新载体认定和支持办法,鼓励采用融合创新、开放创新等方式,集中支持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加快建设各类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创新体系建设。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和传统工业企业之间的人才交流,鼓励企业与高校、海外机构联合培养人才,着力引进和培养一批世界水平的企业家、工程师和创新创业团队。继续办好高端产业发展专题研讨班及职业技能竞赛,提升为高精尖产业服务的能力。

  构建产业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引导风险投资、股权投资、融资担保、商业银行、证券、基金以及互联网金融等各类投资和金融机构,参与北京的高精尖产业发展,建设集债权融资、产业投资、融资担保、科技保险、企业信用、上市服务等为一体的产业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建设“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高精尖产业投资基金群,运营好高精尖产业发展基金,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立产业发展基金。适应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改革,统筹推进工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信息基础设施及电子政务建设等方面的综合投资,积极协调财政和社会资金及时到位。

  加快引进培育高精尖项目。紧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生命科学和基因工程、软件和信息安全、大数据与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前沿技术,加强对央企以及龙头民企的跟踪服务,加大从全球范围内引入高精尖项目的力度。紧抓历史机遇,推动中芯北方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提升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能力,实现集成电路产业跨越式发展。加快培育安全可信、北斗导航、云终端、智能家电等信息消费新热点,拓展跨境电子商务,推广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消费模式。支持北汽、长安等企业开发新能源汽车技术和新产品。加快通用航空产业基地建设,促进新西兰P750等项目进展,推动翔宇通航等运营服务公司在京发展。支持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鼓励制造业企业向研发、设计、物流、市场营销等高端环节延伸,支持北京时尚设计广场、新首钢西十筒仓办公街区、龙徽国际酒文化产业园等转型创新。目前,高精尖产品目录的第一批项目已达47个,包括小米互联网产业园、天坛生物疫苗、北车轨道交通装备项目等,下一步要与发改、国土、环保、规划等部门密切沟通协调,健全完善项目供地联审机制,相关区县、开发区要明确项目推进时间节点,狠抓落实,尽快开工,早日投产。

  (四)创新应用,加快推进智慧北京建设

  聚焦破解“大城市病”,加快推进信息数据共享、应用协同,进一步发挥信息化对提升城市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的重要作用,推动建设人口有序管理、交通智能监管、生态精准调控、安全切实保障的城市运行管理体系。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升级建设。实施“宽带北京”行动计划,将信息基础设施作为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推动基站规划建设体制改革,实现基站集约建设和资源共享,并与市容环境相协调。抓住国家组建铁塔公司的契机,加快4G建设和应用,确保新增4G用户400万户以上,基本实现4G网络有效覆盖。加快推进光纤入户,实现使用10兆及以上宽带家庭用户占比超过75%。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电信市场竞争。推进物联网应用由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领域向城市精细化管理全面转变,加快推进“感传知用”系统体系的建设。

  加快推进一批重大应用项目。在政务应用领域,研究建立全市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数据中心建设的统一标准,完成全市政务云总体布局规划,建设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云机房,开通并运行好全市网上政务服务大厅,推动城市网格化管理和社会网格化管理整合,推进网格化管理进入治污领域,支持推进便民呼叫服务热线整合。在社会民生领域,积极研究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缓解交通拥堵、促进大气污染监测,助力“大城市病”治理。继续扩大整合进“北京通”的市民卡范围,发放采用新标准的健康卡和老年人卡等智能卡500万张以上。改版推出“北京网”,深化“北京服务您”移动应用服务,开通法人一证通平台,建设个人信用信息系统。新增500个智慧社区,开展“智慧养老助残”、“智慧医疗”、“智慧社区生活服务”等项目。加快实施“祥云工程”2.0版,推进教育、健康、交通、文化等领域的重大云应用。实施信息平台引领工程,启动大数据应用示范工程,运营好大数据交易平台。继续推进国家级北斗导航基地项目建设。加快健康云服务进程,吸引相关企业入京发展。

  加快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要着眼重点领域的国产化替代,加快信息安全软硬件产品的研发生产,支持TOP项目、自主手机和桌面操作系统等重点项目建设,为关键核心系统穿上防弹衣,提高免疫力。强化网络安全保障,扩大政务网站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监控覆盖范围,积极开展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监督管理。继续加强政府部门使用的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的安全审查,强化无线电管理,做好重大活动通信保障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五)创新理念,务实推进两化融合、军民融合同步发展

  两化融合就是要用信息技术覆盖提升传统产业,我国产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在这里。军民融合是国防和军队建设长期坚持的战略方向,要把军民结合产业作为突破口,促进军转民、民参军,推动实现军民一体化健康发展。

  加快实施两化融合。产品质量是制造业的生命线,德国和日本工业保持领先主要是靠质量取胜。我们要通过两化融合,从创新能力、技术工艺、生产管理等方面,全面提升质量竞争力。聚焦智能仪控系统、机器人、3D打印、数字化车间等重点方向,加快启动实施智能制造专项,重点在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推行智能制造模式。研究实施“互联网+”系列行动计划,支持中关村十大重点产业融合创新工程,推进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跨界融合,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电商化对产业的融合渗透,抢占产业先机。培育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等新兴业态,实施一批两化融合新兴业态项目,推进“工业云”平台深入发展,打造一批立足北京、面向全国的创新服务公共平台。全面完成47家工信部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的贯标,支持20家以上企业通过认定,树立一批标杆企业。加速提升市属国有企业信息化管控能力和利用电子商务创新发展能力。

  推进军民深度融合。以军民融合综合改革试点为突破,聚焦军队、军工集团、地方企业,借助军民资源共享和双向转化,服务高精尖产业结构调整,服务军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与国家军民结合公共服务平台、总装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对接,重点发掘高精尖技术和产品,推动军用和民用技术双向转化。加快蓝鲸军民融合创新园建设,与总参、空军共同构建首都空域管理保障体系。发挥军队在北斗导航、信息安全领域的技术优势,整合军地、央地等多方资源,推动卫星导航、信息安全产业发展。推进激光拦截系统、小目标光电探测系统等项目的军事应用。做好军品市场准入工作,加强军工持证单位的监督管理,推进非公企业军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申报,加强核应急与民爆行业管理。

  (六)创新形象,不断强化经信系统自身建设

  以建设法治政府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强宏观研究,强化作风建设,为完成好全年目标任务及做好“十三五”时期的各项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和本市实施意见,助力“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依法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以大气污染防治法规、中小企业促进法规、信息化法规为引领和规范,加快推动经济和信息化转型升级。深入推进全市经信系统依法行政,强化法制机构建设,完善依法决策程序,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强对国家、本市最新出台的一系列新政策、新法规的学习培训及贯彻落实,及时清理修订相关政策文件。

  加速全面深化改革。改革要奔着问题去,要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市政府不再保留非行政许可审批的部署,妥善做好相关审批事项的清理和后续监管工作。按照工信部审批制度改革政策调整部署,做好部分审批事项初审、双软认证等方面的改革落实工作。研究制定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和使用管理办法及市场主体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办法,启动全市统一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平台建设,推进守信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建设。

  加强企业服务。深入实施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发布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实施意见,协调相关部门落实重点任务。运行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好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抓好企业市场准入服务,实施千家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支持发展一批“众创空间”载体,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中小企业创新融资,力争全年新增融资70亿元。落实减轻企业负担的相关规定,依托全市减负工作联席会,针对企业实际困难做好服务。促进电子、装备、轨道交通等领域产产融合,组织企业开展供需对接,帮助食品饮料、医药等名优产品服务本地市场。抓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等发展机遇,鼓励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完善五位一体的运行监测工作机制,建立市区两级精确调度体系,以年收入亿元以上企业为重点,建立定点联系和动态监测机制。

  加紧编制“十三五”规划。与国家相关部委、市相关委办局及各区县加强工作对接,确保“十三五”时期3个专项规划编制和18个课题研究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组织优秀智库,扎实开展“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工业转型升级等重点规划和重点课题研究,在工业用地弹性供给和二次开发利用机制、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信息化建设助推解决大城市病等方面,虚功实做,破解难题。

  加大安全生产工作力度。抓好“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制度落实,按照“管行业就要管安全”的精神,会同市安监局制定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指导办法,建立推广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标准,健全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各区县要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岗位培训,要求工业企业一线操作员工必须全员培训,特定岗位必须持证上岗,提升安全生产意识和预防处置安全事故能力。认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逐级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职责,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牢记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切实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防止“四风”反弹。牢固树立务实有为、令行禁止的工作作风,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全市经信系统要强化内外沟通协作,提升工作合力。切实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完善知识结构,增长实践才干,以良好的作风、优异的业绩赢得广大企业和基层群众的支持和信任。

  同志们,新常态带来新机遇,新定位开启新征程。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进取,奋力拼搏,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做出更大努力。

  附注:

  名词解释

  1.“三四五八”战略:着力培育服务经济、总部经济、平台经济三大经济形态,充分依托拥有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的四新企业,重点发展创新前沿产品、关键核心产品、集成服务产品、设计创意产品、名优民生产品五大类产品,在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安全、4G移动通信、大数据与物联网、智能制造装备、新一代健康诊疗、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实施八大专项。

  2.五个一批:即“禁一批、关一批、控一批、转一批、调一批”。“禁一批”就是严格按照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禁止新建、扩建首都不宜发展的工业项目,尤其是明确全市范围内不再新增一般制造业。“关一批”就是坚决就地关停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企业,全面治理镇村工业大院,加快清理小散乱企业。“控一批”就是对城市废弃物处理、炼油、食品加工等保障城市运行及民生的行业实行总量控制。“转一批”就是对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劳动密集型、资源依赖型一般制造业实施整体转移。“调一批”就是对高端产业中不具备比较优势的制造环节实施调整,主动在京津冀进行全产业链布局。

  3.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改革:国家统计局确定2015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投资统计改革试点工作,为2016年新投资统计制度的全面运行准备基期数据。试点期间实行双轨制,即新旧制度并行。改革试点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两个转变:一是投资统计调查对象由项目转变为法人单位,二是投资额计算方法由形象进度法转变为财务支出法,即直接依照法人单位的资金流状况进行统计。 

  4.高分专项:指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由天基、临近空间、航空、地面数据中心和应用等五大系统组成,主要构建天、空、地三个层次观测平台,具备可见光、红外、高光谱、微波等多种观测手段,建成后将形成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和高精度观测的时空协调、全天候、全天时的对地观测系统,提高中国空间数据自给率,形成空间信息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