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 京津冀协同     高精尖     产业疏解    
所在位置: 首页 >  经信动态 >  媒体报道

北京日报:上下游产业协同锻造北京“芯”实力

来源:新闻宣传处  发布日期:2018-01-10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遭遇"锁喉"之痛,产品年进口额近年来一直保持在2000亿美元以上,远超石油进口,尤其通用CPU、存储器等关键核心产品基本依赖进口。正因为如此,集成电路被列为国家战略性产业,也被列入北京扶持发展的十大高精尖产业。

  经过多年发展,北京形成了 "北(海淀)设计,南(亦庄)制造"的集成电路产业空间布局,积累了一定的"家底儿"。上月底出台的《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要在该领域执行以先进制造为核心的全产业链联动协同发展方针。以中芯北方、北方华创、集创北方为代表的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正紧密合作,协同锻造北京集成电路产业的"芯"实力。

  投入多年 攒下国产芯片"家底儿"

  智能手机、空气净化器、移动WiFi、高清电视、智能摄像头、声控灯……所有这些让你生活便利的智能设备都离不开芯片。而一颗只有几毫米宽的芯片上,有着肉眼看不到的惊人复杂度--层层密布的晶体管和电路如果排成一根直线,有数百米长,生产线对加工设备的严苛要求可想而知。

  中芯国际位于亦庄开发区文昌大道18号,是中国内地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早在2004年,中芯国际就在亦庄建成北京厂,投产了内地首条12寸芯片生产线。

  2012年,中芯国际又与北京市共同投资设立中芯北京二期项目,即中芯北方,项目包括2条产能各为3.5万片的生产线。如今,这里已成为国内集成电路制造的重要产业基地。

  记者日前在已投产的二期项目看到,2.8万平方米的集成电路车间内,车间仅需少量工人,从200多辆搬运"小车"沿屋顶轨道的滑行,才能看出生产的繁忙。

  "现在看来,这是一个很大胆、很超前的行为。"中芯国际北方运营资深副总裁、中芯北方总经理张昕说,2012年投二期项目时,中芯国际北京厂还在亏损阶段,北京市大胆决策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物质基础。

  与中芯北方一条马路之隔的北方华创,是一家由北京国资控股的A股上市公司,其在亦庄的装备产业基地,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集成电路装备产业基地,可支撑年收入30亿美元以上的产业规模。此外,北京还汇集了大量集成电路的设计企业,共同形成了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相对优势。

  联动协同  挖掘全产业链优势

  北方华创由多家老国企整合而来。前些年,该公司总部从酒仙桥电子城搬到亦庄。"当时就是冲着大哥来的。"北方华创科技集团总裁赵晋荣看似说了句玩笑话,却道出了事实,他所说的"大哥",指的就是中芯国际。

  从产业链角度看,集成电路上游是装备,中游是制造,下游是设计。集成电路是典型的重资产行业,投资量级在百亿美元,且大概70%的钱都在买装备上,其中超过90%的装备要靠进口。

  "一千个理由要做国产化,也有一千个理由不愿做国产化。"张昕说,选择国产化设备固然很辛苦,但采购国外设备缺乏话语权的窘境,让他意识到国产化设备的重要性。

  据了解,中芯国际不少工程师,在业余时间义务去做国产化设备的验证,通过不断地尝试,去发现问题,反馈、改进,等产品合格时再采购。这其中,就有不少北方华创的产品。

  正是上下游企业的联合,让中芯国际芯片生产线上的国产设备达到了数百台,国产设备使用率已占所有设备的10%以上,显著提升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竞争力。

  亦庄目前已形成包括制造、封测、装备、零部件及材料、设计企业在内的集成电路完备产业链。去年5月,集成电路设计行业的一家民营企业集创北方,也正式落户亦庄。集创北方副总裁徐东表示,其中一个重要考虑就是便于与上下游企业协同。

  创新发展 北京刷出产业"存在感"

  正因为产业受制于人,集成电路的"存在感"一直很低,市经信委电子信息产业处处长顾瑾栩如是描述集成电路的发展窘境。

  去年底,《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指导意见》发布,这对众多集成电路企业来讲,恰如一场及时雨。

  "由于投资巨大,放眼全球看,集成电路行业发展都离不开政策的引导扶持。"徐东说。作为一家创业企业,集创北方去年出货30亿颗芯片,并获得5亿元融资,这主要受益于北京市的政策土壤和产业环境。

  张昕认为,面对国际竞争对手的打压,中芯国际未来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做技术跟随,紧跟世界主流代工企业的步子。另一条腿是以产品为中心,在已有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快速扩展特色工艺,联手下游企业,快速搭建技术平台。"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合作,《指导意见》的扶持推动,将让北京集成电路产业刷出"存在感"。(2018年1月8日    来源:北京日报)